紫薇刚认回皇上那会儿,漱芳斋里正热闹庆祝呢牛牛策略,皇后突然风风火火闯进来,指着皇上就说他糊涂。皇上当场就火了,直接把皇后的老底儿掀了——说她偷偷下密令,让梁廷桂对紫薇她们动刑。皇后还嘴硬不承认,皇上把证据往她面前一摔,说要把她关进宗人府。
可皇后哪知道,皇上这话听着凶,其实就是想逼她低个头认个错。真要治她的罪?压根没那打算。
皇上说送她去宗人府之前,先放了句软话:“朕不会杀你,你是皇后啊。废了你也没必要,就交给宗人府查查这事儿。听说那地方又黑又臭,蟑螂啃手指甲,老鼠啃脚趾甲,你跟容嬷嬷去好好‘享受享受’,等着审判吧。”
这话里藏着三层意思,全是给皇后留后路呢。
展开剩余73%第一牛牛策略,明着说不杀也不废,等于给皇后吃了颗定心丸。她就算进了宗人府,那也是后宫之主的身份。牢里的人谁敢怠慢?毕竟皇上都放话了“还是皇后”,将来人家出来了照样管着后宫,谁吃饱了撑的敢得罪?说白了,这哪是关禁闭,顶多算换个地方“反省反省”。
第二,让宗人府调查?纯属走个过场。皇上手里那证据,就是张没签字画押的供词,连皇后亲笔写的密令都不是。最关键的人证梁廷桂,早就被皇上砍了脑袋。当初有大臣劝过:“这人不能杀,是重要人证啊!”皇上偏不听,非要斩了他——这哪是断证据,分明是帮皇后“死无对证”。
皇上心里跟明镜似的:皇后搞这些小动作,无非是想趁机扳倒令妃和福家,好稳固自己的地位。可真要较真治她的罪,十二阿哥怎么办?那可是皇后的亲儿子,皇上的嫡子啊。所以故意杀了梁廷桂,就是堵死“定罪”的路。宗人府查来查去,没实证没活口,最后只能不了了之。皇后早晚还得回坤宁宫,该干嘛干嘛。
第三,说什么“蟑螂啃指甲、老鼠啃脚趾甲”,纯属吓唬人。这话还是小燕子之前跟皇上说的,皇上现在学舌给皇后听,一来是替紫薇小燕子出出气,让她们心里舒坦点;二来是敲敲皇后:“你干的那些破事我都知道,赶紧认个错就完了。”
皇上其实早看穿了:当初真假格格的事闹出来,皇后撺掇着送宗人府,表面上是公事公办,背地里全是私心。想借着办案把令妃、福家都拉下水,一勺烩了?皇上心里门儿清。但再气也得掂量——皇后做这些,说到底还是为了十二阿哥。可怜天下父母心,看在孩子面上,也不能真把她怎么样。
就连容嬷嬷都看出来了,皇上这是在怄气,就等皇后服个软、认个错。可皇后偏不,梗着脖子狡辩,说自己就是想“早点办案”,把锅全甩给死了的梁廷桂。被逼急了居然要剪头发当尼姑,还是五阿哥拦住了。最后俩人抱着哭成一团,那叫一个狼狈。
眼看皇后这倔脾气上来了,皇上也下不来台。正好紫薇站出来求情,皇上顺坡下驴说不追究了。你看,多大点事儿,就这么不了了之。
要是皇上真铁了心要办她,别说紫薇求情,就算皇后把头剪秃了也没用。
说到底,皇后输就输在看不清形势。明明皇上都递台阶了,非得当硬骨头,结果把自己搞得又没面子又惹皇上厌弃。
宫里争斗是这样,现实里过日子也一样。遇到事儿得拎清状况,别死扛着不转弯。能看出形势的是聪明人,顺着形势走的能少吃亏,要是能借着形势办事,那才叫真有本事呢。就像皇后牛牛策略,当时要是顺着皇上给的台阶,低个头认个错,既能保住面子,又能让皇上消气,何乐而不为呢?非要跟自己较劲,最后只能自讨苦吃。
发布于:山西省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