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进冰箱里的剩菜能吃多久?这个问题就像一面棱镜,折射出万千差异。有人恪守“24小时红线”,有人信奉“冷冻即真理”元富投资,更有不少老年人坚信,只要进了冰箱,食物就自动获得了“永生”。
镇江65岁的老李(化名)显然就是“冰箱食物永生派”,一盘在冰箱里放了好几天的猪皮冻,在他看来也是微瑕可食。然而就是这一盘猪皮冻,把他送进了ICU。在鬼门关挣扎了足足9个日夜方才转危为安。
冰箱“修炼”数日,猪皮冻制造致命劫难
老李大概没料到,老伴旅游前塞进冰箱的 “爱心储备粮”,会变成一场致命的“劫难”。
6月中旬,老李的爱人和三五好友相约去外地旅游,因为老李不太会做饭,老伴出发前特意准备了一些饭菜存放在冰箱,大部分炒菜很快就被老李“消灭”了,唯独那盘“猪皮冻”不停进出冰箱,好几天都没有吃完。
6月18日,这盘在冰箱冷藏柜里“修炼”了好几日的猪皮冻再次被老李端上了饭桌,吃完没多久,老李身体就出现了异样:先是恶心呕吐、腹泻,接着又发起了高烧,老李跑去药房买了些药,吃完并没有好转。6月22日上午,不停上吐下泻的老李已经浑身瘫软,体温一度飙到了39.8℃,得知情况的女儿立即赶来将父亲送到了附近医院。
接受治疗后,老李情况仍在不断恶化,面色发白,意识淡漠,血压低,浑身颤抖,院方建议赶紧转上级医院救治。
当天下午,老李被救护车转送至镇江江大附院急诊,“结合不洁饮食史、症状和现有的检查结果,考虑为肠源性感染、感染性休克。”重症医学科(以下简称ICU)医生会诊后,立即将老李收治入科,展开救治。
老李已经出现脓毒性休克,生命危在旦夕,该院ICU科主任尹江涛第一时间组织消化内科、感染科、药学部等科室专家展开多学科会诊元富投资,予以抗休克、抗感染及血液净化等治疗。
很快,血培养检出大肠埃希菌及幽门螺杆菌,这正是老李肠道感染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经过九个日夜的奋战,老李终于被从鬼门关拉了回来。
“大肠埃希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致病菌,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食物传播,常见于熟肉制品、冷荤、生牛奶、蛋及蛋制品,以及部分蔬菜和饮料。”尹主任解释,老李感染该细菌的源头,大概率就是存放在冰箱好几天的那盘猪皮冻。
冰箱≠保险箱!夏季尤其要警惕冰箱“杀手”
尹主任提醒,冰箱不是保险箱,如果存储不当,很可能会和老李一样遭遇冰箱“杀手”。炎炎夏日,食物极易变质,滋生细菌,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冰箱高危因素也是“盲点”,请大家注意防范。
1、剩菜剩饭。风险点:烹饪后营养暴露,细菌极易滋生;反复加热会进一步破坏营养,增加亚硝酸盐积累。
安全提示:剩菜室温下放置不超过2小时,尽快冷却后密封冷藏;存放不超过24小时(凉拌菜、海鲜建议当顿吃完);冰箱取出后应彻底加热(中心温度达70℃以上)。
2、切开的水果。风险点:切割刀具、案板污染;果肉糖分高,汁水丰富,是细菌温床;表面看似完好,内部可能已变质。
安全提示:切前洗净水果和刀具案板;切开后尽快食用;必须冷藏时,用干净保鲜膜紧密包裹,去除表层1-2厘米再吃,存放最好不超过24小时。
3、未经充分加热的熟肉制品/卤味。风险点:加工、售卖环节可能受污染;富含蛋白质,易滋生细菌(如沙门氏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)。
安全提示:购买正规渠道产品;冷藏保存并尽快食用;食用前务必彻底加热。
4、乳制品。风险点:营养丰富,极易腐败;开封后接触空气,细菌加速繁殖。
安全提示:严格按包装说明的温度、条件储存(如“2-6℃冷藏”);开封后尽快吃完(通常建议24-48小时内);注意观察有无胀包、异味、凝块等变质迹象。
5、解冻过又复冻的肉类。风险点:解冻过程(尤其室温解冻)给细菌大量繁殖机会;复冻无法杀死已产生的细菌,且破坏肉质。
安全提示:采用冷藏室缓慢解冻或冷水浸泡(需密封)或微波炉解冻后立即烹饪;解冻后的肉类不要再次冷冻,应烹饪后食用或冷藏短时存放。
来源: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元富投资
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